金川区昌文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
小小驿站,爱心满满。在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桂林路街道昌文里社区,残疾人赵一恩成为了“爱心驿站”的管理者兼“爱心屋”的经营者。
近期,金昌市金川区通过整合资源、集约功能,进一步扩展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服务功能,精准有效服务群众所需,让文明实践小驿站释放出社会服务大能量。
(资料图片)
便民服务的“爱心驿站”
在昌文里社区南侧小区入口处的门岗房,贴着一句标语“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这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也叫做“爱心驿站”。
近年来,金川区按照“哪里方便群众,阵地就建在哪里”的原则,创新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千万”(建成百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组建千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招募万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工程,利用主次街道可开发空间、小区门房、社区周边用房等场所,建设“歇脚地”“护学岗”“蒲公英的守望”“金牌店小二”等文明实践驿站126个。
在这样的大约10平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各类便民用品和设施一应俱全,打气筒、雨伞、充电器、针线盒、急救箱、志愿者红马甲、志愿服务工具等等,全部免费提供给往来于此的群众。同时,这里也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小小阵地,居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或者表达服务诉求都可以在这里实现。
让爱心“加倍”的“爱心驿站”
最近,记者走进昌文里南侧这间驿站,又看到了一块“爱心屋”的牌子,门口摆着“雪糕批发”的广告牌,居民赵一恩管理着这间小屋。
据昌文里社区书记赵娜介绍,赵一恩是辖区居民,一年前一场车祸让这个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赵师傅的妻子张彩虹身体残疾,通过社区的救助目前在宝晶里社区任残疾人工作专干,每个月工资不足两千元,养家糊口的重担都在丈夫赵一恩肩上。这次车祸一时间让赵一恩丧失劳动能力,三口之家陷入困境。
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后,昌文里社区提议由赵师傅管理一间社区“爱心驿站”,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加经营性项目,从而为赵一恩一家增加收入来源。
一间小屋子做什么买卖?社区工作者和赵师傅积极考察,基于社区南侧门岗房人流量较多,地理位置较佳,最终几经周折,确定在这里经营饮料、雪糕等商品,社区还协助赵一恩办理了营业执照。
桂林路街道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告诉记者,赵师傅要经营好自己的小生意,还要经营好“爱心驿站”,当好社区与居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如果居民群众有困难需求,可以找赵师傅,居民群众有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也可以随时找赵师傅,由赵师傅及时将各类信息反馈到社区。
增加了残疾人救助功能的文明实践驿站,也叫做“爱心屋”,初衷是希望更多居民群众能为残疾人群体奉献一份爱心。据金川区残联负责人介绍,为了积极响应甘肃省委省政府“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关心关爱好残疾人群体,金川区通过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资源,就近就便帮助引导残疾人及其家人开展经营性活动,增加其收入来源,截至目前,已试点开办具有“爱心屋”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4个。
小小驿站释放大大能量
按照“不另起炉灶、不重复建设”的原则,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建设为便民、利民、惠民的共享公益空间。在金昌市新华路街道昌荣里社区,与赵一恩家庭有着相似境遇的许国任与王艳花夫妇也在社区的指导与帮助下在市实验小学旁的“爱心屋”卖起了文具、饮品等商品,未来社区将进一步指导他们管理好文明实践驿站。
据昌荣里社区书记介绍,接下来这间驿站还要增加户外劳动者驿站功能,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在小屋旁搭建凉棚、设置休憩座椅,在夏秋季节为快递员、建筑施工人员等广大户外工作者提供休憩场所。这里临近小学,开学后接送小孩的家长也可以在这里临时歇脚。
据金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金川区正在以精准服务群众为目标,通过扩展和升级服务功能,全面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建设工作,除了整合关爱残疾人“爱心屋”功能、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功能外,在宝星里社区开办的“蜻蜓”网格工作室也已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整合社区网格员网格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宝星里社区“蜻蜓”网格工作室
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最后一公里”,金昌市金川区正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功能,将新时代文明驿站与基层社会治理紧密结合,统筹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通过拓展精准服务群众新途径,构建起科学完备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供稿:甘肃省文明办 文明甘肃)